中国经济新常态影响大宗商品市场

发布时间:2015.04.07  浏览次数:
 
      春节过后,大宗商品交易员和业内高管将心存怀疑,该行业在羊年将有何种表现。

    大宗商品交易员为何关注中国增长?

    过去10年里,中国一直是大宗商品需求的最重要因素。

    始于2000年代初的大宗商品“超级周期”,主要是由中国推动的,这是因为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、以及产品销往全球的外贸工厂,需要进口越来越多原材料。2009年中国政府推出的刺激措施进一步延长了这一需求,宽松信贷条件鼓励使用金属作为贷款抵押品。

    2000年,中国金属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%,如今这一比例提高到了近50%。从1998年到2008年,中国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总需求增加了4倍以上,中国的钢消耗量也增至超过了美国、俄罗斯、印度、日本和韩国的消耗量之和。中国也是过去10年里石油需求增长的一个关键推动者。

    但眼下市场不得不接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称的中国经济“新常态”。大宗商品需求增长突然放缓或逆转,可能在全球市场引发连锁反应。

    那么目前状况如何?

    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模式开始改变。问题在于,这些变化是否为结构性的。铜等紧跟中国经济数据的金属,已受到冲击,其价格处于5年多以来最低水平。去年中国钢消耗量下降了,是30年来首次下降。





    牛津能源研究所(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)数据显示,随着中国的能耗效率日益提高,石油需求增长也开始放慢。2003年至2012年,中国占到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三分之二,但2014年为20年来中国石油需求增长最慢的一年。牛津能源研究所表示,这只是个开始。

    中国转变经济模式将影响到哪些大宗商品?

    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是钢、铁矿石和煤炭等与建筑和基础设施相联系的原材料,它们被称为“周期早期”大宗商品。许多分析师认为,随着房地产建设放缓,今明两年铜需求将受到冲击。


(来源:金融时报)


 
免责申明 | 隐私条款 | 人才招聘 |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© 感知合约交易中心 苏ICP备15012434号-1
  • 扫描以下二维码,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